动物实验中常用的给药方法有多种,具体选择适当的给药方法取决于研究目的、试验物质的性质以及动物模型的特点。
胆道结石是消化系统的多发病、常见病,其发病率有着地区差异,其中以西方发达国家最高,达20%,亚洲地区发病率为4%~15%。我国胆道结石发病率为10%,其中70%~80%的胆囊结石为胆固醇结石。胆道结石的成因及机制尚未明确,但关于胆石成因机制的研究已经逐步深入。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如病毒、药物、细菌等)所致的,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从已有的毛细血管或毛细血管后静脉发展而形成新的血管,其对于器官生长、胚胎发育和伤口愈合在内的多种过程十分重要。
帕金森病(PD)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病率随年龄增加逐步增高,大约有1%的60岁以上的人受到PD的影响,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为3%,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我国PD患者高达1.7%,PD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脑出血(ICH)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据全部脑卒中疾病的20%~30%,脑出血急性期死亡率高达30%~40%。脑出血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脑出血发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和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同时和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因素密切相关,是脑血管类疾病中发病急、致死、致残率高的一类脑血管疾病。
病毒转染:是指将外源病毒导入真核细胞的技术,用病毒将带有目的基因的载体整合到细胞的基因组中,以达到长期稳定表达目的基因的目的。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转染已经成为研究和控制真核细胞基因功能的常规工具。
重度抑郁症(MDD)是世界范围内最普遍的精神疾病,严重限制了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已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目前临床抗抑郁药物存在起效慢、个体差异大、不敏感等。因此,开发透过血脑屏障靶向脑部的新型抗抑郁药物迫在眉睫。
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其特点是骨髓及其它造血组织中大量无核细胞无限制增生,进入外周血液,临床表现以骨髓、脾、肝等造血器官中的白血病细胞恶性增生与肿大,并浸润到全身各组织脏器中,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骨骼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