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写医学自然科学项目的立项依据时,逻辑展开需要严谨且有条理。
乳酰化 (Kla)是一种 PTM 蛋白,于 2019 年首次报道。随后的研究进一步证实,Kla 在乳酸方面具有重要功能,并参与肿瘤增殖、神经系统调节和代谢调节等重要活动。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PTM) 被公认为与致癌作用和免疫调节直接相关,并已成为癌症检测和治疗的重要靶点。
在探讨免疫细胞研究的最新趋势时,巨噬细胞作为国自然项目中的明星细胞,持续吸引着大量科研人员的关注。这些研究不仅深入剖析了巨噬细胞在维持免疫稳态、调控炎症反应(如M1-M2极化平衡)以及影响血管与组织重构等关键生理病理过程中的角色,还不断拓展至新的研究领域,其中巨噬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MMT, Macrophage-to-Myofibroblast Transition)便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热点之一。
ER 和线粒体之间物理拴系位点的大多数蛋白质,称为线粒体相关 ER 膜 (MAM),对细胞内生理学至关重要。MAM 蛋白参与钙稳态、脂质代谢和线粒体动力学的调节,并与细胞内应激条件相关的过程相关,例如氧化应激和未折叠的蛋白质反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由于它们广泛参与细胞稳态,ER-线粒体轴的改变是肿瘤的病因之一。
脊神经节是位于各椎间孔内侧面附近脊神经背根的膨大结节,又可称为背根神经节(DRG)。一般情况下,颈段和腰段DRG体积较大,胸段较小,呈“两头大,中间小”的趋势分布。DRG 是背根的延伸,是初级感觉神经元的胞体所在的位置,负责接收来自各感觉器的信息,包括一般躯体感觉信息和内脏感觉信息。各种感觉信息通过DRG传入脊髓,完成感觉信息在脊髓的初步整合和反射(如膝跳反射),随后感觉信息向脊髓上中枢传递。
内质网稳态失调是各种肾脏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可能代表着潜在的治疗靶点。肾驻留细胞内质网稳态失调不仅影响特征性病理生理标志物,而且通过促进肾脏炎症和纤维化,引发多种肾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心血管疾病(CVD)是一类涉及心脏或血管的疾病。CVD包括冠心病(CAD),例如心绞痛和心肌梗塞(通常称为心脏病发作)、中风、心力衰竭、高血压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异常心律、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心脏炎、主动脉瘤、外周动脉疾病、血栓栓塞性疾病、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
内质网应激(ER Stress)是指细胞内质网(ER)中蛋白质折叠和修饰发生异常时所引发的一种细胞应激反应。当蛋白质折叠过程发生故障时,细胞会启动一系列保护性机制来减轻或消除内质网应激,从而避免蛋白聚集和细胞死亡。
炎症性肠炎(IBD)受环境多个因素影响,病理过程复杂,一般认为是由遗传和环境诱因使患者消化道微生物组分发生变化,肠道屏障完整性被破坏,同时患者伴有免疫系统失调,肠黏膜中的效应细胞和调节细胞之间失衡,错误攻击自身健康细胞,从而导致持续的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