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结肠直肠癌中国在世界上属于低发地区,但其发生率在不少地区有程度不等的增加趋势。本病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的男性,以40~70岁最为多见,但20世纪末发现30岁以下者亦不少见。男女两性发病比例约为2:1。本病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发病原因仍不清楚,可以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任何部位,但以直肠、乙状结肠最为多见,其余依次见于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癌瘤大多数为腺癌,少数为鳞状上皮癌及粘液癌。
肿瘤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包括起始、进展和转移三个阶段。肿瘤被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和间质细胞所包围,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的生理状态与肿瘤发生的每一步都密切相关。有证据表明,TME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脂肪细胞、免疫和炎症细胞、血液和淋巴血管网络以及ECM。
根据 2019 到 2023 年的国自然(部分结果)热点以及年度中标量进行了分析发现,巨噬细胞、线粒体、 铁死亡等相关的研究在近几年热度非常高,关于他们的中标数目也在逐年上升。其中近两年线粒体的研究热度仅次于巨噬细胞,获批国自然经费和数量都很多。
自噬(autophagy=self-eating)意为自体吞噬,是真核细胞在自噬相关基因(autophagy related gene,Atg)的调控下利用溶酶体降解自身细胞质蛋白和受损细胞器的过程。自噬可防止细胞损伤,促进细胞在营养缺乏的情况下存活,并对细胞毒性刺激作出反应。自噬包括生理条件下的基础型自噬和应激条件下的诱导型自噬。前者是细胞的自我保护机制,有益于细胞的生长发育,保护细胞防止代谢应激和氧化损伤,对维持细胞内稳态以及细胞产物的合成、降解和循环再利用具有重要作用;但自噬过度可能导致代谢应激、降解细胞成分,甚至引起细胞死亡等。研究表明,自噬能在细胞稳态、衰老、免疫、肿瘤发生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牙周炎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疾病(占全球人口的11.2%)。最近在27个国家进行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牙周病在成人(35-44岁)中的患病率约为73%,在老年人(65-74岁)中高达82%,被认为是导致牙齿脱落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牙周炎主要是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最通俗的说法就是牙床发炎了。发病年龄以35岁以后较为多见。最初表现为牙龈炎,牙龈红肿出血,如果牙龈炎未能及时治疗,炎症可由牙龈向深层扩散到牙周膜、牙槽骨而发展为牙周炎。
细胞衰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机制和调节剂。自1961年首次在体外描述以来,细胞衰老已成为生物技术公司及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因为它与各种人类状况有关,特别是与年龄相关的疾病。研究者对细胞衰老的研究热度也愈加升高。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属于一组新近发现的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的TGF-β超家族。这一家族除TGF-β外,还有活化素(activins)、抑制素(inhibins)、缪勒氏管抑制质(Mullerian inhibitor substance,MIS)和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
细胞焦亡(Pyroptosis)又称细胞炎性坏死,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表现为细胞不断胀大直至细胞膜破裂,导致细胞内容物的释放进而激活强烈的炎症反应。主要通过炎症小体介导包含 Caspase-1 在内的多种 Caspase 的激活,造成包括 GSDMD 在内的多种 Gasdermin 家族成员发生剪切和多聚化,造成细胞穿孔,进而引起细胞死亡。相比于细胞凋亡(apoptosis),细胞焦亡发生的更快,并会伴随着大量促炎症因子的释放。
今天小编整理了多种体外细胞实验的干货共大家学习和参考:MPC5足细胞缺氧模型、脊索样细胞诱导分化成髓核样细胞、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hiPSC)诱导分化成脊索样细胞、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脂诱导模型、3T3-L1细胞成脂诱导模型、乳鼠二型肺泡上皮细胞(AECII)分离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