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9年Rygaard和Povlsen首次将人的癌组织切除标本移植于裸鼠获得成功后,移植瘤模型便更多地应用到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的研究中。常用于建立CRC移植瘤动物模型的方法包括细胞移植和组织移植,根据其接种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异位皮下移植和原位移植。建立移植瘤模型时为了减少排斥反应,一般选用无胸腺裸小鼠或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
肝癌,是人类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发病隐匿,病程短,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制备良好的肝癌动物模型是人类对肝癌进行研究的重要前提条件。目前,肝癌动物模型的构造有多种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是诱发性肝癌模型,其次是移植性肝癌模型,而自发性肝癌模型因制备成功率较低及制备时间较长等因素,一般不为研究采用。
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是较为理想的卵巢癌研究载体,在人卵巢癌的病因、发病机制、生物学性状、放射免疫显像诊断、化疗药物的筛选、基因治疗、免疫治疗、抗肿瘤药物的研发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的肿瘤。胰腺癌发病隐匿,很难早期诊断,并且易发生肝脏转移、腹膜播散或者局部复发以及对化疗药物不敏感等特性。以前的胰腺癌模型多是采用裸鼠建模,但在肿瘤研究方面,由于裸鼠没有正常的免疫系统,缺乏胸腺,不具备T细胞免疫,故对异种移植不产生排斥反应,由于缺乏免疫功能,使得裸鼠胰腺癌发病机制与人不同,而地鼠在形态学及免疫学等方面与人较为相似。其主要表现的特点是潜伏期短、生长迅速、转移早且转移率高,同时还保持了胰腺癌的生理和解剖特性。因此,地鼠胰腺癌原位移植模型是体内研究人胰腺癌的理想模型。
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指原发于胃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中国约占其中的40%。胃癌的发生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其中最常见的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Hp)感染,癌前病变、遗传因素、环境和饮食因素等。胃癌的病理类型主要是腺癌,也有鳞状细胞癌、腺鳞癌、类癌、小细胞癌等。按组织结构不同,腺癌还可分为乳头状癌、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
实验目的胶质瘤是脑内最常见、浸润性最强的一种原发性脑肿瘤,因其恶性程度较高,患者存活期很短,临床治疗效果差,病死率很高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而且,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提高其早期诊断准确率及寻找新的治疗方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先用组织学完整的新鲜人肝癌组织接种于裸鼠皮下,形成皮下移植瘤,然后用此移植瘤组织再接种于裸鼠肝内,建立肝原位移植瘤模型(间接肝原位移植瘤模型),并将其与直接肝原位移植瘤模型、皮下移植瘤模型和腹腔内移植瘤模型作比较。
原位乳腺癌是指乳腺导管内癌或小叶癌的早期组织学概念,分别称为原位导管内癌和原位小叶癌。原位乳腺癌是临床上相对少见的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